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安全生产 >> 公开信息内容
详细内容页
关于印发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610321AJJ/2017-0406-003 公开目录: 安全生产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06日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安监局 文       号: 宝陈安办发(2017)10 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现将《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本镇街、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宝鸡市陈仓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3月21 日

抄 送: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宝鸡市陈仓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3 月21日印发

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17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重点抓好“112345”工作落实,即: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追赶超越的要求,以“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年”为主题,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为主线,紧扣“控制性指标不突破、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2个目标,“强化党委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3方责任,突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危险物品”4个重点行业领域,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治理、监管执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5条措施,加强基础保障、源头管控,以安全稳定的环境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1以“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年”为主题,规范镇街、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制定印发“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蓝本,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2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台账。制定统一规范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登记等基础工作台账样本,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信息台账,规范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痕迹资料。

3制定镇街安全生产检查规范。根据《安全生产法》、行业安全检查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安全检查规范,用于镇街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参照,做到统一标准、规范检查。

4建立完善专家查隐患工作机制,建立陈仓区安全生产专家库,出台安全生产专家管理办法,对专家的聘任、使用及酬金等问题明确规定。充分发挥专家在查改隐患、标准化建设、专项整治等日常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5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月通报制度,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企业、镇街、部门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实现安全事故信息按规定上报和日常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信息及时,安全生产工作有序高效。

二、着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6、增强贯彻落实《意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深刻认识《意见》出台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迅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确保学习宣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7、推动《意见》贯彻落实到位。紧紧围绕《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工作任务,加强贯彻落实情况督促检查,通过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工作落实考核机制、情况通报制度,努力推动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今年重点推进以下改革任务:一是加强安全监管部门行政执法机构和区、镇(街)监管力量建设;二是推进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三是在工业园区、旅游风景区等功能区建立安全监管机构,保障功能区安全生产工作。四是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区、镇、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五是推进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执法,建立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六是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办公室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及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七是推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注册安全工程师、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制度。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8、围绕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贯彻落实 “三项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落实区委追赶超越“季点评、季通报”制度,修订完善镇街、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考核办法,着力推动镇街、部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9、依据“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修订完善区级行业部门监管职责,推动建立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区级部门行业监管与镇街属地管理的职责界限。

10、继续深化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推动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多措并举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运用安全生产不良行为“黑名单”制度和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工作责任体系,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11、制定《安全生产执法计划》。推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制定实施“分类别、分层级、全对接”的年度安全监管执法计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手册》,推广使用新版执法文书,规范执法行为。

12、全面推行“双随机两公开”执法。实行执法全过程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落实联合执法制度,推动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形成强大执法合力。

13、推进“打非治违”。在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工作。坚持打非治违“零容忍、四个一律”等措施,从严查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综合运用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党纪政纪等手段,确保打击到位。出台陈仓区“12350”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举报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问题。

14、加快建立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机制。按照“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要求,落实工矿商贸、建筑施工、民爆等行业领域的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全面开展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现状评价和调查摸底。

15、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保障。制定行政监管执法办法措施,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执法业务培训,落实执法经费、车辆及仪器设备等基础工作,强化行政执法职能。

五、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16、坚持以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治理。

道路交通继续开展“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加强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大型客货车驾驶员职业教育,推广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强化大桥、隧道安全运营管理。

危化品和烟花爆竹落实《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全面摸排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废弃处置等环节以及城镇燃气使用等领域安全风险,建立风险分布档案;开展化工领域反应装置风险评估,狠抓制度措施落实;深化烟花爆竹库房和经营户安全等专项整治。

建筑施工开展建设工程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城市大型综合体、重点建设工程、高层建筑、老旧建筑、地下管廊、燃气管网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综合治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消防领域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非煤矿山加强对火灾、中毒窒息、爆炸、边坡垮塌等事故隐患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特种设备加大对电梯、锅炉、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旅游观光车等特种设备监管整治力度。

工贸行业深化粉尘防爆、涉氨制冷和作业场所超过10人的金属粉尘、木粉尘企业全面整治;加大冶金、建材、轻工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民爆物品持续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细致排查工(库)房等危险源(点)及危险作业场所,强化全过程安全管控。

开展以尘毒危害因素和矿山、化工、冶金等行业领域为重点的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电力、旅游、农业机械、寄递等行业领域要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六、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17、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指导推动企业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方法,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辨识。推进全行业领域落实企业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制度,推动企业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18、督促镇街和行业部门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

19、严格安全风险源头管控。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审核把关,明确高危行业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20、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治理销号制度,对整改和督办不力的纳入核查问责范围。

七、扎实推进科技兴安

21、加快全区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和紧急避险等设施设备的使用,逐步实现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信息化管理。

22、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强危险工序和环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推动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大力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提升改造。强化“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动态监控系统管理,鼓励应用防碰撞等技术装备。

八、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23.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

24.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青年安全示范岗”、“平安校园”创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着力培育安全文化。

25.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协调合作,在报纸、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扩大宣传受众面和影响力。

26.加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和管理。加强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