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详细内容页

阳光报:宝鸡陈仓区山区教师用“绣花精神”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17-12-15 来源: 阳光报  点击:[ ]

阳光讯(王文学 记者 董宁宁 邓锦龙)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举措。在宝鸡陈仓区西部山区有这样一个爱心教师团队,他们不离不弃坚持“送教上门”,用饱含爱心的“绣花精神”,圆了特殊孩子的上学梦,斩断了脱贫致富的穷根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山区。王某是西部山区新街镇东沟门村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两岁时父母发现他比同龄孩子瘦小,四肢活动比较困难,后经多家医院诊断,确诊为先天畸形。十几岁的王某身高只有80多厘米,身形仅和3岁孩子相似,下肢萎缩无法正常行动。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王某的家是新街镇东沟门村的贫困户,家境本身比较困难,再加上孩子先天畸形的不幸,全家人整天是又愁又急。新街镇柳巷小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学校教师团队就积极主动承担起了为王某送教上门的任务。他们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理念,用足了“绣花精神”,精心细致有针对性地制订了轮流送教实施方案,并根据王某同学的特殊情况,创新编排教学体系、精心编写教案,为其量身定做施教方案,无论天阴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王某家狭小的屋子里总是充满了谆谆教诲、朗朗书声和家长不尽的感激。

教育是拔穷根,摆脱贫困和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爱心教师不离不弃的坚守,最终换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目前,轮椅上的王某已经能够成功接受四年级程度的文化课教学知识,课程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各方面。王某同学对陌生环境已不再恐惧,也开始主动跟别人进行交流,每次作业的正确率极高。在教师“送教上门”的基础上,一些附近的同学纷纷参与其中,爱心涌动的扶贫路上,师生们默默践行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他们用感人的“绣花精神”,呵护温暖了这朵迟开的花朵,让这个特殊的贫困家庭重新点燃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据了解,陈仓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1所,在校学生59037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学生人数5543人,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山区。在教育扶贫攻坚战中,全区按照“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原则,对全区贫困家庭子女在籍就读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分镇、村、校三级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扶贫台账,做到了一人一档、档随人走、不漏一户、不落一生、不错一人、三级印证。同时,全区上下采取了结对帮扶的办法,层层夯实了包抓责任,建立了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全区4000余名教师与5543名贫困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1600余名党员教师与2300多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家庭。2017年全区共落实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558万元,惠及贫困学生5543人。通过用足“绣花精神”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完善全学段无缝隙资助体系,教育扶贫路上涌现出了一批批扶志扶德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有效促进了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取得了实效。



上一条:陕西日报:宝鸡市陈仓区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下一条:陕西日报:突出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关闭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